她成功來到了巴黎。
由此提出對“監視社會”的反思。幾點小結以上是在下對本屆全日本寫真展一般組別等級獎以上的獲獎作品的簡介和點評,說得未必對,歡迎指正拍磚,共同進步。
總結上述獲獎作品的一些共同特點:一、重視前期,較少後期。除了個別一兩張黑白照片的後期味道比較濃重外,其他照片特別是彩色照片基本沒有做後期或者隻做了很輕度的後期,作者把主要的精力投放在前期的構思、策劃、溝通和拍攝之上,幾乎沒有一幅入選作品是依靠後期取勝的。這種讓攝影回歸攝影、回歸真實、回歸自然的思想很值得當下倚重後期的攝影人好好反思。
二、重視內涵,技巧次之。不是說攝影技巧不重要,而是一幅令人百看不厭的作品不是靠視覺衝擊力贏得觀眾的,靠的是照片裏麵的內涵。
照片的內涵可以是它的故事,可以是它反映的社會問題,可以是它要表達的感情,可以是它引導讀者去聯想的東西。
正所謂“千裏之山不能盡奇,萬裏之水不能盡秀”,能夠引導讀者去聯想這幅作品才有它長盛不衰的生命力。您一定知道帕斯卡爾在《思想錄》中這樣說過:人處在無限大的深淵和無限小的深淵之間。
變奏曲的旅行把我們引入另一個無限之中,引入到隱藏在每一件事物裏的內在世界的無限多樣性之中”。是的,貝多芬用睥睨古今的九部交響曲完成了外部世界的偉大征程,而今回歸內在世界的他以其天才的偉力成功實現了這一無限的轉換——晚期作品中的變奏曲情結其實是一種巨大的心理安慰的內在驅力,它以內心世界高度自由的遨遊來抵禦現實生命的殘酷(尤其是錯失生命中的至愛),從至為簡單的十六個小節出發,去經曆一場內在世界的宏大旅行和曆險,他的每一個變奏都越來越與原始主題遠離,原始主題與最後一個變奏的相像之處不比花朵與顯微鏡下花朵的影像的相像之處更多。
在此,昆德拉終於憬悟了他父親臨終前的那句“現在我明白了!”,同時也打開了進入貝多芬晚期變奏曲聖殿的大門:人知道自己不能夠將宇宙及日月星辰攬入懷中,而更令他難以接受的是錯過另一個無限,近在身邊的、伸手可及的無限。塔米娜錯過了她無限的愛情,我錯過了父親,而每個人都錯過些什麽,因為要尋求完美,人們便深入到事物的內在世界之中,而這個內在世界是永遠無法讓人窮盡的。
(作者:漳州找外圍)